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创优|崔愷+景泉: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

筑匠大家
2024-09-03

▲ 主创建筑师:崔愷 景泉

▲ 南向人视

▲ 北向人视



1.工程概况

本项目是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最高级别园艺博览会)的中国馆,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西南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的核心景观区,是园区中最重要的建筑场馆。整个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设计简洁大气,巨型屋架从花木扶疏的梯田升腾而起,恢弘舒展。大气磅礴的屋顶隐喻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印象。屋脊微微弯曲,形成舒展而优美的曲线,蜿蜒在延庆的大地上,用现代的手法表达出中国传统哲学与园艺思想的精髓。在中国馆设计中主要实现了以下三个内容:一,建筑景观一体化;二,结构幕墙一体化;三,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中国馆结合了本土的园艺智慧,体现了悠久的中华农耕文明,讲述了人与自然的美丽故事,采用符合本土理念的材料及适用技术,最终成为了一座有生命、会呼吸的绿色建筑。

▲ 西北向人视夜景

▲ 西南向人视夜景


2.设计特点

中国馆位于世园会核心景观区山水园艺轴的终点,是世园会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仿佛一柄如意坐落在山水田园之中。它结合了本土的园艺智慧,体现了悠久的中华农耕文明,讲述了人与自然的美丽故事,采用符合本土理念的材料及适用技术,最终成为一座有生命、会呼吸的绿色建筑。创作理念 作为2019年世园会核心景观区的国家级标志性主展馆,中国馆承担着向世界展示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大使命,中国馆取意“锦绣·如意”,用农耕文明智慧与传统建构的当代转译结合,屋顶犹如一柄如意,舒展于青山绿水间、层层梯田之上,寓意国泰民安。建筑形态谦和包容,将绿色生态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打造了属于中国的生态绿色名片,反映了当前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迁,展现了建筑的国家性、文化性与技术性。

▲ 贵宾入口向外

▲ 南向人视近景

中国馆主打“锦绣园艺情,如意中国梦”的设计理念,以诗意的中国语言讲述美丽的园艺故事。游客经南侧广场进入中国馆。经过缓坡,来到开敞的半围合式前广场,广场周围是长满植被的层层梯田。广场中心处是一个圆形水院,水槽中的水溢出后经瓦屋面下落至地下层,形成壮观的水幕效果。进入建筑,首先到达的是序厅,绿色的水刷石墙面,顶面带有绿叶图案的软膜天花和深浅搭配的绿色格栅,仿佛置身于绿色森林。穿过序厅门洞,进入一层西侧展厅,沿坡道缓缓上升,空间变得越来越明亮,由玻璃和ETFE膜作为顶面的二层展厅,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向东穿过展厅可到达中部观景平台,这是整个建筑最宽敞开阔的空间,在此向西北,可远眺永宁阁、向东北,可看到妫汭剧场和国际馆。从观景平台进入东侧展厅,其空间形式与西侧展厅为镜像关系,从一层东侧展厅经扶梯可进入地下展厅。在下沉水院,看流水从瓦屋面跌落,好似中国民居中 “四水归堂”的景致。参观完毕从北侧出口离开,游客可便捷地到达妫汭湖边。技术实现 中国馆在建筑设计中充分挖掘场所精神和地域文脉,从延庆古崖居抽象出基本空间格局。建筑主体为环抱布局,营造北方经典庭院环境,并采用覆土建筑的手法,形成层次丰富、连续流动的开放空间。整个建筑立面设计简洁大气,巨型屋架从梯田升腾而起,恢弘舒展。局部可开启的太阳能瓦隐现其间,随光影而变,气韵生动。大气磅礴的屋顶隐喻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印象。屋脊微微弯曲,形成舒展而优美的曲线,蜿蜒在延庆的大地上,与长城雄姿交相辉映。

▲ 序厅

▲ 水院空间


用现代的手法表达出中国传统哲学与园艺思想的精髓。建筑主要立面材料为转印木纹铝板、中空夹层玻璃、石笼墙、光伏太阳能玻璃,以及室内的ETFE膜,形成巨型构架的整体外部形象。在建筑基座的梯田部分,梯田的垂直面使用长城石块,体现延庆特色。

▲ 梯田局部

▲ 屋架细部


在绿色技术的选择上,中国馆因地制宜,选定了两类节约资源的绿色建筑主导技术。一是使用效果显著,节约运营成本的覆土建筑技术、地道风技术、强化室内自然通风的技术等;二是兼具使用风能和高展示性的太阳能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本项目通过覆土设计手法降低主要功能房间噪音,优化光环境,通过光伏太阳能板和ETFE膜设计,既充分利用了天然光,又较好地控制了室内眩光,采用了一系列提升健康舒适度的绿色创新技术。本项目结构耐久性使用年限按100年进行设计。室外堆土形成梯田景观,形成可降低坠物风险的缓冲区、隔离带。首层中部架空,既为人员通行区域提供了防护,又起到了遮阳、遮风挡雨的作用;室内展厅地面采用胶粘石,展厅内坡道采用木塑地板,达到Ad、Aw级;楼梯踏步设有防滑条,保障人员行走安全。本项目设置建筑能效管理系统,对楼内冷、热水及电量进行分项计量采集并上传。可提供多种数据统计方式,可按能耗类型、设备类型、区域、不同业主,提供多种统计方式,制定能效优化策略、能效分析、节能诊断等。

▲ 二层观景平台东南向

▲ 二层观景平台南


3.技术说明

根据延庆地区光照、降水、通风、温度等气候条件,设计选择适宜的绿色技术:一是实用效果显著,节约运营成本的技术,指覆土、地道风、强化室内自然通风等;二是兼具实用功能和高展示性的技术,指光伏系统、雨水利用等。延庆地区是北京市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中国馆除了满足使用者对采光的基本要求,还需要考虑不同季节,室内植物种植对光的需求。展开的弧线形平面可提供充足的光照机会,南向屋面坡度较缓,更有利于接受光照。中国馆采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坡屋面的设计有利于雨水沿屋面自然流下,雨水进入排水沟后,排入梯田,部分回收后用于梯田灌溉和水景用水。延庆的冬季较为寒冷,建筑首层展厅埋入土中,可降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做到被动式节能。地道风降(升)温系统通过地道(或地下埋管)与土壤进行热能交换,夏季土壤会吸收经过地道的室外空气的热量来对其冷却降温,冬季土壤对经过地道的室外空气释放热量,来达到预热的效果。设置地道风为使用频率较高的展馆提供新风,可有效降低建筑的空调使用能耗。

▲ 内广场西向

▲ 西侧屋架局部放大



主创建筑师:

崔 愷
生于北京,男,汉族,建筑学家。
2000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崔愷三十九年来长期致力于建筑创作以及建筑学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设计大量国家级和地方重要建筑达130余项。所主持的工程获得国际国内等专业设计奖项200余项。曾获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梁思成建筑奖”等荣誉。积极倡导推动中国建筑本土创作的发展与研究,出版了《工程报告》、《本土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研究丛书》等多本著作。在汲取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和生活智慧营养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中国本土建筑的创新之路,提出了“本土设计”的创作理论思路,让建筑设计以所处的文化、自然资源土壤为本,从而寻求建筑的地域特色。

景 泉

男,城乡规划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城乡规划博士(城市设计方向)。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建筑一院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央研究院既有建筑更新与再利用中心主任。国家“十四五”、“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兼任住建部、民政部等多部委专家,北京、重庆、西安等地规划委员会专家,为政府建言献策,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同时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校外导师等职务,将理论体系与设计价值理念传播给新一代年轻建筑师。坚守本土体系,从事建筑设计25年来,作为设计主持人承担多项国家及地区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获国际奖2项,省部学会奖30余项。在本土设计理论基础上提出“在地生长”设计理论,解决了重大工程建设技术难题,完成技术推广应用及创新。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点:北京 延庆

客户: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事务协调局

主持建筑师:崔愷 景泉 黎靓

设计团队:

设计主持:崔愷、景泉、黎靓

方案主创:崔愷、景泉、黎靓、李静威、张翼南、郑旭航、田聪、徐松月、李晓韵、及晨

建筑:郑旭航、田聪、吴洁妮、吴南伟、吴锡嘉、邢睿、李秀萍、李静威、单立欣

总图:吴耀懿、王炜、路建旗、白红卫、高治

结构:张淮湧、施泓、曹永超、李艺然、何相宇、朱炳寅

给排水:黎松、林建德、董新淼、杨东辉、郭汝艳、李万华

暖通:孙淑萍、刘燕军、徐征、潘云钢

电气:王苏阳、姜海鹏、沈晋、李剑峰、张青、李俊民

智能化:刘炜、陈玲玲、许静、李俊民、张月珍

景观:史丽秀、赵文斌、刘环、路璐、贾瀛、李旸、刘卓君、盛金龙、齐石茗月、王洪涛、王婷、冯凌志、刘丹宁、曹雷、魏华、刘子渝

室内:邓雪映、李海波、焦亮、李倬、李钢、林泽潭、裴健、陆丽如、董一童、刘涛、王凯平、周存蕙、田爽、徐昊明、王坤

声学 :王君为、陈启明

绿建:刘鹏、林波、王陈栋、王芳芳

经济:禚新伦、钱薇、丁雨、王雍雅、刘晓瑜

驻场人员:黎靓、李海波、贾瀛、田聪、曹永超

摄影:张广源、李季

合作: 

幕墙:深圳市大地幕墙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江河幕墙股份有限公司

泛光照明:北京宁之境照明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标识:北京视野文化有限公司

岩土工程: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数码制作:北京筑语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模型制作:北京建景轩模型科技有限公司

基地面积:48000㎡

建筑面积:23000㎡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

造价:33040.2万元

设计时间:2016.9-2017.5

施工时间:2017.8-2019.3

竣工时间:2019.3


图文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编辑|中设协建筑设计行业网


-END-


//往期精彩展示

↑欢迎投稿邮箱:894129294@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筑匠大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